首页 >> 孟连野桐

苦药材中尝到甜滋味全球四成黄连来自石柱华黄耆

文章来源:徐军农业网  |  2022-07-13

苦药材中尝到甜滋味 全球四成黄连来自石柱

11月8日,第四届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在石柱召开。这次研讨会的契机是今年6月,石柱的生产系统被农业部列入第四批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这是重庆市首个申报成功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石柱也是首个申报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成功的土家族自治县。

把黄连嚼透,石柱“苦尽甘来”。

历史悠久

数百上千年的种植历史

11月7日上午,石柱黄水镇大风堡村磨子坪60平方米的坝子上站满了人——他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和学者。在这里,他们能了解到石柱黄连的文化历史和传统粗加工方式。

村民胡必坤站在一旁,看着这些专家学者围在用于加工黄连的火炕前拍照、问询,心里有说不出的惊讶。74岁的他种了一辈子的黄连,从未想到这种在村里几乎家家户户地里都有的农作物会引起这么多关注。

胡必坤告诉重庆晨报记者,他祖祖辈辈都种植黄连,据说种植的起源能追溯到唐朝。“当时黄连是皇家贡品,能种黄连的只有我们寨子的土司。为了保持黄连的价值,他不准任何人把黄连的种子带出寨子。后来还是有族人把种子藏在帽子里带出去,这样黄连才流传到其他地方。”

石柱相关负责人介绍,石柱黄连最早有记载的确实是唐代天宝元年,距今有近1300年。而真正开始人工种植,是在700多年前的元末明初。

产量突出

全球四成黄连来自石柱

虽然黄连有长达五六年的生长周期,但由于经济价值高,大风堡村的村民都愿意种。胡必坤带着记者走到他家的黄连地,说:“我们寨子每家人都种4亩地左右,其中3亩是黄连,剩下不到一亩就用来种包谷、洋芋和红苕。”

听到政府开始加大对黄连生产系统的保护和黄连产业的扶持力度,甚至还将把他们的老房子改造成旅游点,胡必坤和老村民们脸上都笑开了花。

经过数百上千年的发展,石柱黄连的传统生产技艺不仅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还构建起黄连全产业链体系,创造了不菲的经济价值。

石柱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石柱拥有黄连地70多万亩,常年在地黄连5万余亩,年均栽培和收获黄连1.2万亩,产量3000吨以上,产量占全国60%以上和世界40%以上,黄水黄连市场销售占全国的90℅,是名震中外的黄连之乡。2016年,石柱黄连全产业链产值超过5亿元。

解决问题

将加快黄连产业融合发展

11月7日,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们还参观了石柱黄连种植基地、加工车间和中国******的黄连交易市场,以及集纳了60多个不同地区黄连品种的黄连种质资源圃。

全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同时也是农业文化遗产评审团成员的曹幸穗表示,农业文化遗产不同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核心是农作物的品种、技术和产品。他提醒道,将来要评审石柱的黄连生产系统也是从这三方面考察,还有延伸的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多样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

8日上午,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教授骆世明对重庆晨报记者表示,石柱进入了名录并不等于这套系统全部都是精髓,“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石柱对黄连生产传统技术的挖掘、品种的保护等方面做得还不够。石柱仍需要努力把以黄连为代表的传统农业文化发扬光大”。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表示,当地政府对被列入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产品规划不能过分追求规模化的经济效益,“我建议要加强品种的功能开发,推动三产的融合,这样既能保证品种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保护,也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树立目标

拟冲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处长徐明更看重石柱黄连生产系统被列入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对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作用。他表示,这有助于从地方政府,到地方百姓更有意识地保护绿水青山,“保护是动态的保护,在发展和保护中让农民受益”。

闵庆文认为,石柱黄连生产系统被列入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能通过提升自身价值带动当地社会的经济发展,石柱能借此探索一条生态农业生产类型和精准扶贫相结合的道路。

针对上述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石柱相关负责人告诉重庆晨报记者,下一步,石柱将抢抓国家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等发展机遇,着力打造优质黄连产品基地,积极做好黄连生产系统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准备工作,将黄连基地建设与康养旅游开发、挖掘黄连文化与繁荣土家民俗文化相结合,同时加快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

肌肉劳损如何治疗好

腱鞘炎

天和追风膏的功效

脖子肌肉劳损的症状

腰肌劳损贴什么膏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