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火树

北京教授和阿克苏菜农的故事雅安

文章来源:徐军农业网  |  2022-07-20

北京教授和阿克苏菜农的故事

灰色T恤,黎黑脸膛。50岁的陈林先坐在新疆农业大学行政楼会议室里,相机频繁的闪光让他感觉局促。当投影仪上展示出一张相片时,这个憨厚的中年男人才放下紧张的情绪露出笑容。在白色幕布放大了的投影上,他看到了一年前的自己。

那时,49岁的他一身藏青色西装,因为照相,白衬衫纽扣整齐地扣到了脖子下第二排。站在自家大棚里,密密麻麻的绿叶作为背景,陈林先举起左手,眺望前方,摆出一副农业技术员特有的踌躇满志的架势。照片里,摸着黄瓜青翠的藤蔓,这个身高1米6的汉子满脸笑容。

为他拍照的,是中国农业大学农技学院副院长陈青云教授。

陈林先是阿克苏市城关镇依干其乡农民,准确地说,是一位菜农。在当地,他已从事大棚种植20多年。

人生第一次,他的名字和种菜故事出现在一本书里。

今年7月16日上午,陈林先迈进新书发布会的现场,看到了那本写有他个人经历的书—《戈壁奇葩—新疆阿克苏市良种场设施农业礼赞》。在书中,这位跟蔬菜打了20多年交道的农民,以来自生产实践第一线、接地气的大棚生产技术而获得业内学者的高度评价。

这本书不仅记录了阿克苏市良种场十多户大棚种植户的创新技术和方法,还有他们各自的家庭故事。

大棚内生机勃勃,让我觉得震撼和感动,这可是在祖国的边疆啊

今年56岁的陈青云,2011年8月作为国家第7批援疆干部来到新疆农业大学工作。当时,我是教育系统中年龄最大的援疆干部之一。陈青云说。

虽说是设施农业方面的专家,但他此前对新疆的农业生产并不熟悉。来疆后,陈青云从新疆农业大学挑选年轻教师,组成了自己的科研团队:搞农业科研,下乡实地勘察是第一位的,要尽快把水土光热资源环境摸清楚。

2011年11月的一天,陈青云第一次钻进陈林先家的大棚:他家的日光温室并不高档,只是普通的钢木混合结构,但温室内作物长势茂盛,枝头果实累累。

陈青云从事设施农业研究30多年,考察过很多国内外设施农业先进的地方,至今有两处让我印象深刻。一是2010年,在荷兰看到的电脑全程控制高度自动化设施农业生产体系,上百亩成片连栋的温室里进行全自动的蔬菜花卉生产,植物工厂的名头实在让人羡慕。另一个,就是阿克苏老陈那里,简易的大棚,通过每家每户作坊式辛勤的手工,管理得有条不紊,大棚内生机勃勃,让我觉得震撼和感动,这可是在祖国的边疆啊。他感慨。

设施农业教科书里推荐的日光温室长度不宜超过百米,以60-80米为宜,主要是出于大棚承重、保温被的卷放、通风、棚内作业等方面考虑。阿克苏市良种场里的大棚,有个共同点,就是超长,比别的地方大棚几乎长了一倍。

这里的农民一改传统,种植大棚似乎没有什么禁忌,光是陈林先家的15亩温室大棚,基本都超过百米,最长的一个达到280米,几乎一个棚占地3亩。这样简易的条件下,主人却能把大棚菜搞得有声有色,这里面肯定有名堂。陈青云回忆说。

陈青云了解到,这个位于阿克苏市西郊的大棚基地,耕地面积2万亩,其中日光温室4000亩,对于5000人的常住人口来说,人均耕地仅4亩,与内地很多省份的平均数接近,没多少面积优势。

当夜,陈教授等人没有返回阿克苏市内,而是自己掏钱请客,请到了陈林先等几户菜农,教授和他们一见如故,好好地喝了一顿酒,谈了一晚上的大棚种植。这才了解到,超长大棚的产生,是菜农以承包土地地块为基础来建造。多长地块就建多大温室,因地制宜,并没有照搬教科书那套,这里的温室计量单位不再用亩,而是精确到米来计算。

随后,2012年的五一小长假,陈教授团队重返良种场,了解生产情况。两个月后,又再度参观大棚,对棚内夏季蔬菜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很快,他就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良种场里有个300多亩的园区只有两口井,只好10多户菜农共用一口井。柴油机的使用和管理,油料的损耗费用怎么计算,恐怕会很伤脑筋。

但园里的管理方式居然是粗放式的,几家共用一台抽水机的农户,遵循着谁用谁将油加满,规则多年来沿用,从来没有发生过争端。

当地民风淳朴,菜农与菜商多年打交道,都是熟客。棚里蔬菜上市,价格按当天卖菜价格结算,今天交菜,明天收钱。农市对接,中间环节少,交易机制灵活,不怕滞销,解决了蔬菜卖难的问题。

这些都是菜农多年与蔬菜对话,摸透了蔬菜脾气得出来的经验在《戈壁奇葩》的彩色插页里,菜农杨康站在昏暗潮湿的大棚内,头顶着矿工头灯照明作业。大棚外夜幕四垂,只有风呼呼刮着塑料薄膜的声音。

杨康年轻时种过棉花、待过工地,最后选择种大棚,是因为当时南疆地区高得离谱的菜价。1995年冬天特别寒冷,阿克苏当地蔬菜紧缺,菜比肉贵。一公斤茄子卖32元,一公斤肉才9元。种菜肯定能赚钱!杨康回忆。

每次别人问起收入,47岁的杨康就会自豪地说,他家每亩大棚的收益,相当于露天种植的10倍。而且大棚可以避开冬天漫长的风雪季节,持续生产反季节蔬菜。于是喔!一声,引来一片羡慕。

杨康说出了收获时的喜悦,却没有说出背后的过程和大棚内劳作的辛苦。

200多米长的塑料大棚内,封闭、潮湿,水汽氤氲,在里面待上几分钟,就会觉得呼吸不畅胸闷。前茬蔬菜收获后,棚内到处残枝败叶需要闷棚追肥,棚内气温可达70℃。烂掉的菜叶和翻出的植物根茎发出阵阵刺鼻气味。尤其是打农药时,为了保证有效浓度,农药打完,人必须守在棚里观察效果,待得久了,鼻子几个月内闻不出香臭。

在这种光、温、湿的量身打造的环境中,植物疯狂生长。为保证产量和质量,挂果前,菜农需要不停地给每株植物掐尖、打枝。十几座200多米的大棚,有时一趟掐尖还没完,前面的植物又生长出了分枝,人能等,菜不能等,错过时间前面所有的辛苦就全都白费了。他们只能起早贪黑,有时一天14个小时在光线昏暗的大棚里来回作业。

陈青云教授顺便解释了杨康为什么打着矿工头灯工作。

正是在这种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甚至农药的浓度的大棚里,陈林先他们通过人工的精细化管理,不断摸索和创新着植物间做套种技术和模式。多年的大棚生产,杨康随口能说出很多门道。比如为防止蔬菜氨气中毒,一定要看天气预报指导追肥。选在晴天给大棚蔬菜追肥,施水浇肥后要打开风口,防止挥发在空气中的氨气给蔬菜造成危害。

黄瓜—苦瓜间作模式是一室双瓜、同甘共苦。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还根据芹菜—辣椒—菜豆的间套复种方式,摸索出了芹菜—辣椒—生菜/甘蓝等衍生品种。

这些都是菜农多年与蔬菜对话,摸透了蔬菜脾气得出来的经验。陈青云教授从学术的角度分析菜农们各种种植模式的优劣。

芹菜喜大水,大水可以压碱,为后茬辣椒减轻了碱害,豆类有生物固氮作用,弥补了前茬芹菜对氮肥的消耗,互利共生。辣椒和豆类套种,辣椒植株小,耐阴性强,而豆类蔓生攀缘,喜阳,二者特性和生长空间互补,各得其所。

……虽然有这么多的技术和经验,但并不是每家的大棚都能顺利种好蔬菜。

陈林先的妹妹陈蓉、小舅子贾良康两家人也曾投资种大棚,但先后遭受了风灾和火灾,数十万元投资血本无归。

在陈林先的大棚记忆里,2007年11月份,遭遇连阴天加低温天气,他家每座棚损失2万多元。

2012年,大棚内蔬菜叶面上突然到处是蚜虫一样的小虫卵,这些虫子生长很快,将蔬菜根茎的汁液吸食榨干,三天两头地打药也控制不住。陈教授和农大的老师帮我们找原因。大棚内长期封闭缺少对流,产生积水导致的斑潜蝇和白粉虱虫害,通过放开风口加强对流,在通风口放黄板(利用昆虫趋黄性在纸板上涂抹机油粘虫)和防虫网,再配合打药,才治住了虫。

如今,这些种菜故事,都被陈青云教授收录到书里。他想让更多人体会到菜农成功与致富背后的酸甜苦辣。

阿克苏菜农的大棚种植经验值得全疆乃至全国其他地方借鉴2011年年底,刚来新疆的陈青云就奔赴喀什、和田考察,还穿越沙漠公路到达了阿拉尔市。

数千公里的路途中,很快陈教授就发现,在新疆各地都有中国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参与当地的农业建设。在麦盖提县,陈青云2009年亲手带出的硕士研究生买买提·阿拜都拉,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麦盖提县农业局工作。而2010年从中农大本科毕业的文杰,目前在兵团一师10团温室园区工作。听说老师来了,学生们专程赶到了老师讲学的塔里木农业大学看望。千里之外再相逢,师生皆满腹感慨。

年轻人回到基层建设家乡的热忱撩拨起教授的豪情,边疆的设施农业建设真有我的用武之地,要赶在退休之前,为建设祖国边疆多作贡献。陈青云说。他的援疆期是三年,新疆地方大,要考察的事情多,大量的设施农业建设需要规划,如果不加倍工作,三年的时间恐怕不够用,一想到,很多事若等到回北京再去操作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当时确有时不待我的感叹。所以有些考察研究,即使没有争取到经费,就是自掏腰包,也要赶紧去做。

阿勒泰、吐鲁番、哈密、阿克苏、疏勒、尉犁……三年援疆,陈青云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陈青云不仅取得了日光温室防风结构专利。而且在旧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全疆光热水土资源分布,他的团队很快划分出了7大设施农业功能区域,方便指导新疆设施农业的建设。目前,团队受多地邀请,参与当地编制设施农业园区规划。

搞设施农业,并不能只靠单纯的技术手段投资,从业者和技术人员是生产的关键。2012年,曾有一个上海的房地产商来吐鲁番投资了几千座温室大棚,他邀请陈青云去参观指导。每到一处,都有几名西装革履的工作人员,手拿对讲机喊话调配,颇有秩序感和场面感。太形式化了,我不太看好这种管理模式。农业生产的管理层级过多,会影响效率。这是农业和工业的差异性。一趟趟下乡考察,他发现新疆设施农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地方由于技术力量欠缺或经营上入不敷出而出现设施闲置。

阿克苏菜农的大棚种植经验值得全疆乃至全国其他地方借鉴。陈青云说。阿克苏当地人在戈壁滩上种植大棚,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收益。1个月前第二届全国现代农业展览会在上海召开,作为全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副会长,陈青云在大会上做了20分钟主题发言介绍阿克苏良种场的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对此作了高度肯定。

当教授介绍到在不占用农田,不触及国家耕地红线的前提下,新疆完全可以利用丰沛的光热资源,在广袤的戈壁滩规划设施农业宏伟蓝图时,会场沸腾了,全国各地的专家代表给予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毕节地区医院

王军华

全国最好的植发医院

李进华

莱芜市市医院